如何成为有效的管理者
发布日期:2015-12-30浏览:2327
《如何成为有效的管理者》学习所获
最近开始执行学习计划。首先看的是《如何成为有效的管理者》,是华南理工大学陈春花教授讲得一门课程。
刚刚开始看的时候,觉得理论性过强,我是一边做运动,一边硬着头皮看下去。但是看完第一集的时候,感觉确实讲得不错,于是,在上周六,花了一个上午全部看完。以下就谈谈我的理解。
一、课程中的主要观点
(一)为什么需要管理
关于这个部分,课程中对管理学理论的发展做了一个简单介绍。并着重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中,均引进了这些理论,可结果并不是令人非常满意,中国企业依然存在各种问题。例如中国与美国的GDP仍然有巨大的差距,中国企业在世界500强的占比仍不大,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还是很短,中国企业中工人的收入仍然很低……
通过各种数据,就是想说明,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,尽管引进了各种管理理论,但是中国企业的管理始终没有跟上经济增长的步伐,其中最为关键的原因在于,管理本身是生产力之一,而中国经济的增长,管理作为生产力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与释放。
(二)什么是管理
对于管理的定义,课程中试图去重新对管理进行定义并作出说明。
定义:通过人员及其他机构内的资源而达到共同目标的工作过程。并将管理的定义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说明:1、决策制定者,关键在于让下属清楚的了解什么是重要的;2、一门学问,管理的重点在于让解决问题;3、一个过程,管理是一个“管事”,而不是“管人”,因为人无法管理;4、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统一,是衡量管理水平的关键;5资源:人力、财力、其他,管理的核心就是对各种资源的有效运用。
(三)我所提倡的管理观
陈春花在课程中提出了她所提倡的管理观,主要包括:
1、用绩效说话:管理只对绩效负责。其中对三种现象做了说明,包括(1)功劳与苦劳,功劳的作用才是关键;(2)能力与态度,能力可以直接产生绩效,态度要转化为能力,态度才有用;(3)才干与品德,德才兼备最关键,但是招人的时候,德比才重要。
2、等边分配法则:管理是一种分配。提倡管理要做到责任、权力与利益的对等。
3、经营大于管理。这是我最为认同的观点,管理必须服务与经营,应根据经营的需要来设计管理,否则管理不仅不能为经营带来收益,甚至产生负面作用。
(四)管理的演变
将管理的演变分为三个阶段:
科学管理,关注劳动效率,其中最为重要的手段是进行分工;
组织管理,关注组织效率,核心是专业化与等级制度;
人力资源管理,关注个人效率,说了六个观点。
(五)有效的管理
提出有效的管理者,应把握三方面:时间管理、系统思考及培养接班人。
其中提出,作为管理者,最重要的技能分别是时间管理、沟通、主持会议及概念性能力(即复杂问题简单处理)。
对于系统思考,作为有效的管理者,需要思考的问题是,如何帮助系统实现效率最大化。
对于用人,提出,做得好应授权;做不好,如是不会做,需要培养,如是不愿做,需要激励。
(六)组织的认知
这个部分开始谈组织,提出了组织的定义:
组织的定义:为了完成具体目标而从事于系统化的努力的人的组合。
并提出,组织的存在是为了实现目标,组织管理的存在是为了提升效率。有以下观点(1)管理是面对正式组织的,所以更多是权力、责任和目标而非情感、爱好和兴趣;(2)组织里的人是公平而不是平等;(3)分工是组织管理的根本方法;(4)组织因目标而存在
(七)个人与组织
这个部分用于说明个人与组织之间的关系。提出组织存在的三个必要条件:1、构成各自愿意做出贡献;2、有共同的非个性化的协作目标;3、彼此能够互相进行信息交流。
组织存续的关键过程:价值创造、价值评价与价值分配。好的公司的标准就在于,员工在创造价值,有一套好的价值评价、激励与分配体系。
提出组织存在的关键,是个人对组织的服务,即对组织的目标有所贡献的行为。
(八)组织如何面对不确定性
提出组织处于不确定的商业环境中。而研究管理,应该研究所处的经营环境。最后提出,打破平衡是组织面对不确定性的最佳方法,可以保持组织活力、激发员工的办法。
管理者最重要的是:向上管理、向下负责,这是课程提出的最后观点。
二、我收获最大的地方
1、管理是为经营服务
这是我所认为最大的收获。其实以往无论是做咨询,还是在企业里做管理方案推进,一直都是老板让做什么,我们就做什么,很少跳出去思考,究竟企业要的,是什么。
任何企业都要面临复杂、多变的经营环境,战略是什么、市场竞争情况怎么样、企业的文化又是什么样、管理者的能力如何、员工的构成等,都直接会对“管理”产生直接影响,盲目建立管理体系,套用其他公司的管理模式,最多只能使企业看上去很规范,却未必能够使企业真正得到管理上的提升,也未必能使管理促进经营效率的提升。
因此,管理最重要的地方,就是要为经营服务,找出企业经营所需的关键要素,设计经营效率提升所需要的管理。
2、有效的管理者
提出的三个观点,我非常认同:
时间管理。其实,很多管理者整天忙忙碌碌,可未必都是忙在点子上,甚至很多管理者把大多时间花在了价值创造最低的工作当中。因此,对于管理者而言,时间管理是必不可少的技能,应该说,时间管理有问题的管理者,绝不是一个称职的管理者。
系统思考。我想,这也是管理者最核心的能力和态度。很多管理者,甚至做到高层管理,也未必能够真正摆脱片面和局部思考的境地。把更多精力关注在自己所管辖的小小的领域内,短视或关注局部,只会让管理出现偏差,甚至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。所以,系统性思考,全局而长远的眼光,是管理者的关键。例如最近公司所做的绩效考核的变化,就是再明显不过的问题,充分说明了管理层在这个问题上,“头痛医头脚痛医脚”的思路。
复杂问题简单处理。我想对于管理者而言,如果不能做的复杂问题简单处理,必然会让复杂问题变得更加复杂,问题则很难得到真正处理和解决。
这里其实我想补充一点,有效管理者还有一项技能非常重要,那就是——坚持原则。管理最容易被人挑战的地方,就是朝令夕改,因此,政策推出需要严谨,而政策的执行,则需要强有力的原则性。
3、组织存续的关键
对于个人与组织的关系中,理出组织存续的关键是:价值创造、价值评价与价值分配的观点,我认为是再重要不过了。组织与个人之见最为紧密的联系就在于价值是否得到了公平、客观的分配,一旦员工任务,自己的努力并未受到组织的认可,自己在组织中发挥的价值,未得到客观的认定,以及价值创造所产生的利益分享,没有得到员工的期望,那么员工的目标则很难与组织的目标保持一致。
最近开始执行学习计划。首先看的是《如何成为有效的管理者》,是华南理工大学陈春花教授讲得一门课程。
刚刚开始看的时候,觉得理论性过强,我是一边做运动,一边硬着头皮看下去。但是看完第一集的时候,感觉确实讲得不错,于是,在上周六,花了一个上午全部看完。以下就谈谈我的理解。
一、课程中的主要观点
(一)为什么需要管理
关于这个部分,课程中对管理学理论的发展做了一个简单介绍。并着重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中,均引进了这些理论,可结果并不是令人非常满意,中国企业依然存在各种问题。例如中国与美国的GDP仍然有巨大的差距,中国企业在世界500强的占比仍不大,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还是很短,中国企业中工人的收入仍然很低……
通过各种数据,就是想说明,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,尽管引进了各种管理理论,但是中国企业的管理始终没有跟上经济增长的步伐,其中最为关键的原因在于,管理本身是生产力之一,而中国经济的增长,管理作为生产力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与释放。
(二)什么是管理
对于管理的定义,课程中试图去重新对管理进行定义并作出说明。
定义:通过人员及其他机构内的资源而达到共同目标的工作过程。并将管理的定义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说明:1、决策制定者,关键在于让下属清楚的了解什么是重要的;2、一门学问,管理的重点在于让解决问题;3、一个过程,管理是一个“管事”,而不是“管人”,因为人无法管理;4、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统一,是衡量管理水平的关键;5资源:人力、财力、其他,管理的核心就是对各种资源的有效运用。
(三)我所提倡的管理观
陈春花在课程中提出了她所提倡的管理观,主要包括:
1、用绩效说话:管理只对绩效负责。其中对三种现象做了说明,包括(1)功劳与苦劳,功劳的作用才是关键;(2)能力与态度,能力可以直接产生绩效,态度要转化为能力,态度才有用;(3)才干与品德,德才兼备最关键,但是招人的时候,德比才重要。
2、等边分配法则:管理是一种分配。提倡管理要做到责任、权力与利益的对等。
3、经营大于管理。这是我最为认同的观点,管理必须服务与经营,应根据经营的需要来设计管理,否则管理不仅不能为经营带来收益,甚至产生负面作用。
(四)管理的演变
将管理的演变分为三个阶段:
科学管理,关注劳动效率,其中最为重要的手段是进行分工;
组织管理,关注组织效率,核心是专业化与等级制度;
人力资源管理,关注个人效率,说了六个观点。
(五)有效的管理
提出有效的管理者,应把握三方面:时间管理、系统思考及培养接班人。
其中提出,作为管理者,最重要的技能分别是时间管理、沟通、主持会议及概念性能力(即复杂问题简单处理)。
对于系统思考,作为有效的管理者,需要思考的问题是,如何帮助系统实现效率最大化。
对于用人,提出,做得好应授权;做不好,如是不会做,需要培养,如是不愿做,需要激励。
(六)组织的认知
这个部分开始谈组织,提出了组织的定义:
组织的定义:为了完成具体目标而从事于系统化的努力的人的组合。
并提出,组织的存在是为了实现目标,组织管理的存在是为了提升效率。有以下观点(1)管理是面对正式组织的,所以更多是权力、责任和目标而非情感、爱好和兴趣;(2)组织里的人是公平而不是平等;(3)分工是组织管理的根本方法;(4)组织因目标而存在
(七)个人与组织
这个部分用于说明个人与组织之间的关系。提出组织存在的三个必要条件:1、构成各自愿意做出贡献;2、有共同的非个性化的协作目标;3、彼此能够互相进行信息交流。
组织存续的关键过程:价值创造、价值评价与价值分配。好的公司的标准就在于,员工在创造价值,有一套好的价值评价、激励与分配体系。
提出组织存在的关键,是个人对组织的服务,即对组织的目标有所贡献的行为。
(八)组织如何面对不确定性
提出组织处于不确定的商业环境中。而研究管理,应该研究所处的经营环境。最后提出,打破平衡是组织面对不确定性的最佳方法,可以保持组织活力、激发员工的办法。
管理者最重要的是:向上管理、向下负责,这是课程提出的最后观点。
二、我收获最大的地方
1、管理是为经营服务
这是我所认为最大的收获。其实以往无论是做咨询,还是在企业里做管理方案推进,一直都是老板让做什么,我们就做什么,很少跳出去思考,究竟企业要的,是什么。
任何企业都要面临复杂、多变的经营环境,战略是什么、市场竞争情况怎么样、企业的文化又是什么样、管理者的能力如何、员工的构成等,都直接会对“管理”产生直接影响,盲目建立管理体系,套用其他公司的管理模式,最多只能使企业看上去很规范,却未必能够使企业真正得到管理上的提升,也未必能使管理促进经营效率的提升。
因此,管理最重要的地方,就是要为经营服务,找出企业经营所需的关键要素,设计经营效率提升所需要的管理。
2、有效的管理者
提出的三个观点,我非常认同:
时间管理。其实,很多管理者整天忙忙碌碌,可未必都是忙在点子上,甚至很多管理者把大多时间花在了价值创造最低的工作当中。因此,对于管理者而言,时间管理是必不可少的技能,应该说,时间管理有问题的管理者,绝不是一个称职的管理者。
系统思考。我想,这也是管理者最核心的能力和态度。很多管理者,甚至做到高层管理,也未必能够真正摆脱片面和局部思考的境地。把更多精力关注在自己所管辖的小小的领域内,短视或关注局部,只会让管理出现偏差,甚至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。所以,系统性思考,全局而长远的眼光,是管理者的关键。例如最近公司所做的绩效考核的变化,就是再明显不过的问题,充分说明了管理层在这个问题上,“头痛医头脚痛医脚”的思路。
复杂问题简单处理。我想对于管理者而言,如果不能做的复杂问题简单处理,必然会让复杂问题变得更加复杂,问题则很难得到真正处理和解决。
这里其实我想补充一点,有效管理者还有一项技能非常重要,那就是——坚持原则。管理最容易被人挑战的地方,就是朝令夕改,因此,政策推出需要严谨,而政策的执行,则需要强有力的原则性。
3、组织存续的关键
对于个人与组织的关系中,理出组织存续的关键是:价值创造、价值评价与价值分配的观点,我认为是再重要不过了。组织与个人之见最为紧密的联系就在于价值是否得到了公平、客观的分配,一旦员工任务,自己的努力并未受到组织的认可,自己在组织中发挥的价值,未得到客观的认定,以及价值创造所产生的利益分享,没有得到员工的期望,那么员工的目标则很难与组织的目标保持一致。